ZMJYZPSCGBQOOOQJMQYLLTOPLYMBARMWRMTZQQJJ


癌症的發生


癌症的死亡率在世界各國中都佔第一位。


每年癌症死亡人數約佔總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即每五人中必有一人死於癌症。


飲食及抽煙喝酒等因素約佔可預防癌症死亡率之 70%。


癌症的可能致病因素有飲食、抽煙、慢性發炎、感染、賀爾蒙、污染等。

飲食因素:


1.限制與適當的熱量及蛋白質攝取有助於癌症預防。減少肥胖也有相同效果。


2.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有助於癌症、心臟血管疾病及老化的預防。


3.食物中的葉酸、纖維素、維生素及抗氧化物可減少癌症發生。


4.動物性脂肪及紅肉吃多,則乳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增加。


5.醃漬類食物可能致癌;孩童時期吃鹼魚易引起長大後鼻咽癌發生。


6.燒烤、煙燻、油炸、火炒都可能增加食物中致癌物質的產生。


7.飲酒會增加口腔、食道、大腸、乳房癌症的增加。

抽煙:


1.每年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及四分之一的心臟血管疾病是抽煙引起的。


2.估計每年全世界因抽煙而死亡者約三百萬人以上。


3.抽煙與肺、口腔、咽喉、食道、胰臟、腎臟、膀胱癌等密切相關。

賀爾蒙:


1.性賀爾蒙可能與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有關。


2.女性賀爾蒙長期暴露會使子宮內膜癌及乳癌機率大為增加;但卵巢癌卻減少。


3.女性賀爾蒙加上懷孕激素則可減少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對乳癌的機率則不會減少。


4.懷孕、授乳、運動、少喝酒、多吃大豆類製品,可降低乳癌的機率。

遺傳:


1.遺傳與所有癌症的發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關性。


2.遺傳雖然扮演相當角色,但大多數癌症的發生卻往往決定於非遺傳因素。


3.遺傳上高危險族群,更須要定期作癌症篩檢及儘量避免致癌因子的暴露。

慢性發炎及感染:


1.微生物及寄生虫長期感染會引起發炎反應,而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使得細胞發生突變產生癌症。


2.病毒性肝炎使肝細胞突變,加上食物中的黃麴毒素,則容易發生肝癌。


3.中華肝吸虫與膽管癌;幽門桿菌與胃癌;EB病毒與鼻咽癌;乳狀瘤病毒與子宮頸癌。

環境污染與職業暴露:


1.室內空氣污染含油煙、煤煙、二手煙、放射性氡都是致癌物質。


2.室外空氣汙染中的硫化物、汽油不完全燃燒的多環芳香化合物、自來水中三鹵甲烷、土壤中的重金屬也是致癌物。


3.至少三十種職業暴露物質會致癌。

醫療處置:


1.治療癌症及抗排斥的器官移植的藥物可能會誘發癌症的發生。


2.長期使用止痛藥與膀胱、輸尿管癌密切相關。


3.放射線診斷及冶療與癌症的發生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台北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內科、腎臟科教授,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醫師
http://www.greencross.org.tw/food&disease/cancer_food.html
 


KWEASJKVJLSQIOBBPTZNXNZIVIOLULXPUXVBJRUV
arrow
arrow

    雅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